企业的“降本增效”体现在哪里?
来源: | 作者:大理成昊软件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 2024-04-26 | 82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客户反馈说:“今年公司效益不太好,我们得要降本增效了。”有的企业砍了部分生产线,有的则砍了部门人员,直接把人员砍了一半。


这样看似是重拳出击,结果一拳打在棉花上。有的企业因此确实变得更好了,但也有很多却过得越来越挣扎。


在我看来,降本增效,是减动作,而非减人。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降本增效呢?


今天,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建议,看对您是否有启发。




   一.战略上聚焦,好钢用在刀刃上   


      最近几年,越来越多的企业随着过去的高速扩张和资源的积累,原有的业务已经趋于饱和。


      为了企业持续的增长,实现规模的扩大,利润的增长,什么好做,就做什么,美名其曰,走的是“生态型打法”。

原来你是做休闲食品行业的,发现客户有冷冻品的需求,就开始卖冷冻产品。预制菜好做,就开始做预制菜。围绕着主营业务,形成一套生态型的产业链。

看起来,这些业务的扩充,带来了业绩增长。但实际上,却增加了很多的隐性成本。

增加了产品线就需要扩充团队,对既有的客户也要重新调整划分。结果,人是招到了,但因没有新业务的系统打法,导致新业务停滞不前,没有稳定的增长。

每个月还要支出很多人力成本,成本在增加,业务却没有提升,使得整个公司都受到了影响。


所以,降本增效的核心,是战略要聚焦,集中优势兵力,好钢用在刀刃上。


什么是主营业务,什么是创新业务,要有清晰的划分。


哪些业务,在分散你的精力、你的资源,你的人才、你的时间,该砍的砍,该回收的回收。

广积粮,缓称王,把主营业务打深打透。如何打深打透?


1.所有企业,在业务上,都应该有自己的差异化打法。

就算是开奶茶店,这条街上有10家奶茶店,那你要做的是,怎么样才能和别人不一样。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,不要为了差异化,就标新立异,你的差异化打法,必须对你的客户有价值。


2.少谈第二曲线,专注在自己的曲线中,实现弯道超车。

如果你是行业第20,甚至第100,就别急着去做第二曲线,你应该想如何用差异化的打法,如何实现弯道超车?

很多企业,都没有把第一曲线跑通,没有在第一曲线,实现弯道超车,就开始找第二、第三曲线,这是很难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。


  二.成本想要下来,能力得要上去  


曾经也有很多人会问我,降本增效,对于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,一年成本其实也没少多少,已经抠到骨子里,还要怎么降本呢?


在我看来,节省成本这件事,不是从员工身上抠出来的,而是能力的增长、长本事长出来的。


降本增效,不光要降本,还要有增效。


因此,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,精细化运营管理,就变得尤为重要!



比如:现在越来越多的餐馆,都会采用消毒碗筷。

过去,餐厅的筷子,都是交给专业清洗碗筷的,直接就装在透明塑料袋里。

既不经济,也不环保。因此,现在,很多餐厅,开始改成使用消毒筷子机。

这样不仅减少封装环节、摆台环节,省掉塑料耗材,还优化了流程,减少了人工服务成本。

作为顾客,我们亲手从机器里,拿出来干净的餐具,手中还能感觉到消毒后的温热,用起来,是不是会更放心一点呢?


成本虽然降低了,但用户体验反而上升了。这就是精细化运营。


成本是要降,但不能影响用户体验,否则,就不是降成本,而是偷工减料。


当然,也有一句古话,与其会省,不如会赚。


与其绞尽脑汁地去想如何省成本,还不如花时间去思考如何提升业绩,提升业务效率。


很多老板,一提到降本增效,就想着去控制人力成本,把人员从50人砍到20人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你把销售业务都砍了,谁来扩充业务?


不要指望砍人,就能起到增效的作用。不是降低了成本,就提高了效率。


提升员工的能力和幸福感,才是核心关键。


对优秀的人才,我们得做加法,需有薪酬投入,让3个人,拿5个人的钱,干6个人的活。


对能力不足的人,我们要做乘法,通过建立标准流程,让好的经验沉淀下来,复制到整个团队中。


通过这一系统培训和个性化辅导,提升每个人的业务能力,让我们团队更具生产力和竞争力。


  三.想要降本增效,先用好业务流程  


有句话说得很对,企业的头上【企】是‘人‘ 字,人+流程=人才。


有没有发现?生意做了很多年,我们对客户并不是很了解!!!



那么什么是人才?优秀人才是怎么做的呢?对于企业来说,人才不是能人,而是通过流程把每一个平凡的人,变成快速协作的高效人士,创造不平凡的业绩。

当你的公司业务无法流程化,公司就会变成能人型组织,员工做事会比较被动,效率较低。


所谓能人型组织,就像成百上千的野牛,听命于头牛的指挥。

一旦头牛被射杀,整个组织就会原地打转,失去方向,陷入低水平勤奋。

每天都很努力,业务却总是找不到抓手,做不出业绩,整个组织人效很低。

而头牛,就是企业的领导者。你不能指望每个员工,都能举一反三,一点就透。


你要做的,就是把方法,经验,下降到让每个员工都能执行的流程。提高员工的执行力,让每个员工,都能快速上手。


所以,流程重要吗?很重要。一个好流程,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,简单的事情流程化,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。


你想要降本增效,就必须先用好业务流程。那对于公司而言,我们需要哪些流程?


公司层面,有大流程。指公司的商业模式设计。


比如:今天你是卖饼干🍪的,饼干从生产出来以后,怎么到达消费者手里?


第一个,你要采购原材料。饼干里,有几种原材料?用什么水,什么配料,外包装怎么设计?

同样加鸡蛋牛奶,价格要降低20%,利润还要30%,应该加入什么样的牛奶鸡蛋?

第二个,从加工工艺上,如何生产出成本又低,既健康、又安全的食品?从包装上,要打动哪些客户。

第三个,产品销售上,是走网红路线,还是走好吃路线?采用的是传统电商,还是采用的是直播电商?要不要找渠道商,要不要找店面?


所以,在这个过程中,你要搞清楚,你这家公司,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?


围绕着商业模式,要有所创新,同样卖饼干,你和别家的区别是什么,要有差异化。



管理层面,是中流程。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流程,怎么设计?


一袋饼干,最终到消费者手里,中间其实是很多部门的高效协同,比如采购部、生产部、运输仓储部、销售部、市场部。

这些部门,如何高效协同,不是出现出了问题,只会互相抱怨,谁也不解决问题。


员工层面,是小流程。每一个工种,都要有清晰的标准流程。

生产工人,有生产流程。销售,有销售流程。设计,有设计流程。

把经验流程化,你就会发现,每个人都是人才。


以上,就是我分享的3点建议。降本增效,不是日子不好过、生意不好做时才做的事,更不是一刀切,而是我们日常的必修课。

动不动就靠硬性裁员,减少人力成本,不是真正的降本方式,而是要站在公司整体的角度,做到降本有道,增效有法,把口号变成行动。

如何实现【降本增效】呢?我们可以从【商品】从【客户】从【效率】中找增长,我们需要一套系统化的企业运营管理工具,让我们的每个员工按照企业既定流程高效工作,让企业管理层知道管什么,怎么管?员工知道做什么,怎么做?

如果以上分享对您有用,欢迎评论区留言,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,在‘管理’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每天进步一点点。